找到
2
篇与
博客搭建
相关的结果
-
Typecho VOID 3.5.1 主题|安装教程 + 常见问题 + 功能亮点 AI摘要 Typecho主题VOID 3.5.1极简优雅,响应式+夜间模式+代码高亮+懒加载+MathJax。安装:GitHub下载VOID-x.x.x.zip,放/usr/themes启用;配套插件放/usr/plugins可获点赞浏览量。常见坑:勿下源码包、关重复JQuery、独立页模板Archives、友链用[links]语法。 此内容根据文章生成,不代表个人观点,仅用于文章内容的解释与总结 挖到一款Typecho宝藏主题:VOID 3.5.1,简洁又能打 最近折腾Typecho博客的外观时,偶然翻到一款叫「VOID 3.5.1」的主题——第一眼就被它的“简洁感”戳中,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,却把“实用”和“优雅”捏得很舒服,忍不住想分享给同样在找Typecho主题的朋友~ 先说说这款主题的“性格” VOID作为计算机术语是“无类型”的意思,这点和主题风格特别搭:没有冗余的功能,却把基础体验做得很到位。比如打开示例页面时,能明显感觉到它的“克制”——文字排版清晰,读起来不费眼;而且不管是在电脑还是手机上看,页面都能自动适配(响应式设计真的很重要!),不会出现“手机上文字挤成一团”的情况。 最让我惊喜的是几个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小功能: 自动夜间模式:晚上打开博客,页面会悄悄变暗,不用手动调亮度,对眼睛很友好; 代码高亮:支持浅色和暗色两种风格,还能开Mac风格的代码块,贴代码的时候颜值超高; 图片懒加载:打开多图文章时,不会一下子加载所有图,页面跑得更快; 还有文章目录解析、MathJax公式支持——如果偶尔想写点技术笔记或公式,也不用额外折腾插件。 要是搭配它的专属插件,还能加浏览量统计、文章点赞、评论投票这些互动功能,对想做“轻互动”博客的人来说刚好够用~ 安装步骤:别踩我踩过的小坑 刚开始装的时候,我差点下错文件导致样式错乱,后来才发现关键步骤要注意: 下载主题:一定要去GitHub的「发布版」(https://github.com/AlanDecode/Typecho-Theme-VOID/releases)下载,选「VOID-x.x.x.zip」这个压缩包,别点成“Source code”(源码包不含编译后的文件,直接用会出问题); OS:如果打不开GitHub,本站也提供下载 Typecho-Theme-VOID-master.zip 下载地址:https://pan.quark.cn/s/a5461be8e8bb 提取码: 上传文件:把解压后的「VOID」文件夹,传到Typecho的「/usr/themes」目录下; 启用主题:登录后台,在「外观」里找到VOID,点击启用就行; 装配套插件(可选):如果想要点赞、浏览量功能,把主题包里“配套插件文件夹”里的「VOID」文件夹,传到「/usr/plugins」目录,再去后台启用插件。 另外有个小技巧:如果想让页面加载更快,可以把主题「assets」文件夹里的「VOIDCacheRule.js」复制到网站根目录,再在主题设置里开“Service Worker缓存”,亲测加载速度能快一点~ 新手常遇到的问题:我整理了几个高频坑 翻了下主题的FAQ,发现很多人会遇到类似的小问题,这里挑几个常见的说说,帮大家省点时间: 样式不对/页面空白? 大概率是下错文件了(比如下了源码包),重新下「VOID-x.x.x.zip」试试;另外如果有插件重复引入JQuery,也会导致页面出问题,在插件设置里关掉就行; 怎么开文章点赞/浏览量? 必须装配套插件!插件要么在主题压缩包里,要么去https://github.com/AlanDecode/VOID-Plugin下载,装完启用就有了; 想加归档页/友链页? 新建独立页面,归档页选“Archives”模板(内容留空);友链页用特殊语法写就行,比如[links][熊猫小A](https://www.imalan.cn)+(头像链接)[/links],记得用!!!把代码包起来,避免HTML转义; 图片想排一排显示? 用[photos][/photos]把图片链接包起来,比如里面放2-3张图,就会自动排成一行,适合做简单的相册。 对了,如果用的是Typecho 1.2版本,遇到问题可以去GitHub的issues里留言(https://github.com/AlanDecode/Typecho-Theme-VOID/issues/87),作者会集中回复,比到处问人方便~ 用了几天的小感受 之前的博客使用VOID,最直观的体验是“省心”——不用调太多设置,默认样式就很好看;而且代码高亮、夜间模式这些小功能,刚好满足我“写轻技术笔记”的需求。 如果你的博客不想太花哨,只想安安静静做内容,这款主题应该会很合胃口。毕竟好的主题,就像好的容器,能让内容本身更突出,而不是抢风头~ 如果你们用这款主题时发现其他好用的小技巧,或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呀~ -
絮博客第一篇:像轻絮一样记录技术与生活 AI摘要 絮博客首篇,作者以“轻絮”为喻,记录搭建博客的初衷:收纳技术小感悟与生活碎片。分享选域名、配服务器、调伪静态等幕后趣事,未来将发布前端柔和技巧、低门槛工具、治愈代码及技术随笔,打造有温度的轻絮收集站。 此内容根据文章生成,不代表个人观点,仅用于文章内容的解释与总结 絮博客的第一篇:像轻絮一样,开始记录吧 大家好呀~这里是絮博客(FluffBlog)的第一篇文章! 为什么要搭这个博客? 其实想法很简单:总觉得平时捣鼓技术、发现有趣工具时,那些“轻量级的感悟”没地方放。 比如前几天研究Typecho的伪静态配置,折腾了半小时突然“通了”,那种小成就感,想找个地方记下来;又或者看到某个开源项目的设计特别“治愈”,想分享给同样喜欢“软技术”(不硬核、有温度的技术内容)的朋友…… “絮”这个字很符合我想表达的感觉——不像硬核技术文档那样厚重,更像轻絮一样,是细碎但真实的技术或生活碎片,所以就有了“絮博客”。 搭建过程的小碎碎念 从选域名(最终定了FluffBlog.cn,是不是读起来软乎乎的?),到配置服务器、调整Typecho的伪静态规则(现在链接终于变成/category/xxx/这样清爽的样子了!),再到设计logo时反复调整线条的柔和感……每一步都像在摆弄一团轻絮,慢慢把形状捋顺。 印象最深的是配置robots.txt和站点地图,原来这些“幕后规则”能让搜索引擎更懂我的博客,就像给轻絮找了个顺风的方向,能飘到更多人眼前~ 未来想分享什么? 没有太严格的规划,大概会是这些“轻量级”的内容: 前端里那些“让界面更柔和”的小技巧(比如CSS渐变、字体搭配); 各种“低门槛但好用”的工具推荐(最近在试新的Markdown编辑器,有心得会分享); 源码里那些“读起来很舒服”的设计(开源项目的结构、简洁的代码片段); 还有偶尔的“技术随笔”——比如某个深夜和bug对峙的小趣事。 总之,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“轻絮收集站”,不管是我的,还是未来愿意和我交流的朋友的,都能在这里轻轻落下~ 如果你也喜欢这种“不硬核、有温度”的技术/生活记录,欢迎常来~